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眾多氫燃料電池汽車參與擺渡服務,收獲了與會人員的點贊,不僅體現了綠色冬奧、科技冬奧的特色,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能源結構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的決心與能力。

借勢亮相冬奧會走到臺前
在本屆冬奧會上,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條不紊地往返于比賽場館、奧運村、觀眾接駁點等場所,承擔著運動員、志愿者及賽事參與人員的出行保障工作,向全球展示了最大規模的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并為護航冰雪賽事、踐行綠色冬奧增光添彩。
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零排放、長續駛、高便利的特點,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此次,福田、宇通、中通、豐田、吉利等車企的氫燃料電池客車、乘用車、特種車等共同參與了本屆冬奧會賽事的交通服務保障工作。
山地賽區有著氣溫低、坡陡彎多等特點,比如延慶賽區2號路最大坡度達到12%、“回頭彎”達到180°的點位竟有14個之多,交通服務保障面臨著不小的考驗。冬奧會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憑借動力充足、低溫性能穩定、低碳環保等優勢圓滿完成任務,成為服務保障的一道亮麗風景。
據了解,為順利完成此次冬奧會的護航任務,福田歐輝共派出515輛氫燃料電池客車。從延慶市區到小海坨山頂賽區,海拔落差1500米,往返距離130公里,福田氫燃料電池客車只需加氫15分鐘,便可完成3次往返任務。
宇通客車提供了185輛氫燃料電池客車,服務于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大賽區,車輛加氫時間為8~10分鐘,續駛里程超過500公里,可實現-30℃低溫啟動,工況氫耗4.3kg/100km,其經濟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2年1月,80輛吉利星際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C12F便抵達張家口崇禮賽區,完成場地演練和空載試運營等工作。冬奧會期間,這些車輛每天單車運行8小時,每車接駁人次日均350人左右,累計運營里程達38萬公里,累計載客達47.6萬人次。
參與冬奧會交通服務保障的還有40輛中通12米新N系氫燃料電池客車,行駛路線主要是奧運村到崇禮南,車輛在低溫冷啟動、暖風效果等性能方面表現優越,其可靠性、舒適性更是贏得了口碑。
高舉高打離不開產業鏈穩扎穩打
大規模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應用,離不開全產業鏈的支撐。據悉,本屆冬奧會共有30多個加氫站為車輛提供服務。而在上游制氫領域,也實現了“綠電”制“綠氫”的低碳目標。張家口海珀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維峰向記者介紹,海珀爾通過電解脫鹽水的方式制氫,制氫全程無碳排放,氫氣最高產量可以達到每天4噸。
“平均每輛車加氫15分鐘充滿,續駛里程在400公里左右。”張家口創壩加氫站副站長王利兵介紹稱,目前該站的加注能力為1000kg/12h,每日可加注150車次。張家口交投新能源公司董事長白巖向記者表示,冬奧會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供應采用提前加注、錯峰分擔、合理安排加注時間的加注模式,從示范應用效果來看,張家口賽區的氫能供應體系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中關村延慶園加氫站在冬奧會期間,累計為延慶賽區34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提供加注服務,加氫量達到3800kg。據了解,河南豫氫裝備有限公司參與了該加氫站的建設。豫氫裝備是國內少數掌握70MPa車用供氫系統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相關產品適用于各型號物流車、商用車和乘用車的開發與試制,已在北京、上海、廣東、河南等地與氫能產業鏈企業開展深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本屆冬奧會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大部分核心部件實現了自主創新,體現了背后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成果。
“在京張兩地,共有700余輛配裝億華通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汽車服務冬奧會。采用該系統的公交車單次加注續駛里程約為300公里,團體車單次加注續駛里程約為500公里,單次加注可滿足車輛完成一天的保障任務。”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于民對記者表示,針對冬奧會的使用環境,公司團隊先后攻克燃料電池電堆冷啟動、高性能電驅動及能量綜合管理、燃料電池余熱回收等技術,確保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極寒環境下正常啟動、行駛。
河北金士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燃電事業部副總經理王青峰介紹說,超過500輛服務冬奧會的氫燃料電池客車配裝金士頓空壓機,其產品功率覆蓋10~200kW,所有核心關鍵零件均為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原材料也從國內采購。
氫能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1年3月,氫能正式被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同年12月,財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啟動新一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河北、河南兩個城市群正式獲批,加上此前首批公布的京津冀、上海和廣東城市群,截至目前全國共計5大城市群,正式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利好政策的陸續出臺疊加“雙碳”目標,氫能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熱潮。氫氣作為二次能源,如以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能從源頭保障燃料電池汽車所用氫氣清潔無污染,是實現低碳環保的最佳路徑,零碳電力+氫能,也是能源結構優化的必由之路。
北京冬奧組委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本次冬奧會賽事交通服務用車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小客車中占比100%,在全部車輛中占比85.84%,創下了歷屆冬奧會以來的最高紀錄。
經過服務冬奧會的檢驗,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將邁上新臺階。白巖表示,氫能供應體系順利通過冬奧會這樣高水平、高質量、高要求賽事保障的檢驗,收獲了保障氫能供應的寶貴經驗。
“與燃油公交車相比,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單車每百公里可以減排二氧化碳94.8kg。冬奧會期間的大規模示范應用,也讓公眾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強了全社會綠色出行的意識,有助于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于民對記者說。
于民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正處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初期,整車已在市內公交、團體班車、物流運輸、園區擺渡、城市管理服務用車等區域性應用場景進行示范運營,未來將在長途旅游客運、省際重載運輸、環衛、冷鏈等重點領域實現應用。
關鍵詞:
氫燃料電池汽車
能源結構轉型
綠色辦奧理念
氫能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