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在4月28日的金融政策會議上決定,將繼續維持現行的貨幣政策寬松力度,包括-0.1%的政策利率,以及無上限購買日本政府債券,以便保持10年期的國債利率保持在零。此外,日本央行將繼續實施量化和定性的寬松貨幣政策,直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重回2%的水平。除了繼續購買國債外,日本央行還決定將根據需要購買交易所交易所基金ETF和日本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J-REIT),上限分別為12萬億日元和1800億日元。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繼續實行寬松政策是合適的;日本不像西方經濟體那樣處于需要加息的境地,因為日本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經濟形勢還不允許政策正?;?。
在公布最新貨幣政策后,日本央行還公布了最新的經濟前景預測。
日本央行認為,盡管由于烏克蘭局勢等因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負面因素,但隨著新冠疫情和供給側約束的減弱以及外部需求的增加、寬松的財政狀況以及政府的經濟措施的支持,日本的經濟有可能復蘇。此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負面影響減弱,從收入到支出的良性循環逐漸加劇,預計日本經濟將繼續以高于其潛在增長率的速度增長。
此外,由于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消費者價格指數(剔除新鮮食品)的同比變化率可能會在2022財年暫時上升至2%左右。此后,由于能源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可能會減弱,因此增長率預計將放緩。同時,在價格波動較大的不包括能源的通貨膨脹方面,由于產出差距的改善、中長期通脹預期和工資通脹的上升,以及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漲對食品的影響,預計CPI(所有項目減去新鮮食品和能源)的同比變動率將在正區間適度上升。
相比2021年度和2022年度預期增長率相比,由于疫情影響、商品價格的上漲以及海外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2023財年預測的增長率更低。
關于經濟的風險,主要包括新冠病毒的變種,及其對國內外經濟的影響。此外,烏克蘭周邊局勢的發展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以及海外經濟的相關發展存在著極高的不確定性。
市場影響
日本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及聲明后,美元兌日元直線拉升至130上方,日內漲超1%,刷新2003年以來新高。日本股市同樣快速上漲,截止周四收盤,日經225指數上漲1.75%。
圖:美元兌日元走勢圖(2021年8月至今)
圖:日元兌人民幣走勢圖(2020年11月至今)
自3月以來日元匯率快速走弱,相較美元已貶值約10%。到今天跌破130的整數關口。中金公司認為,日元大幅貶值的邏輯之一來自于美日貨幣政策的分化,超鴿派的日本央行與逐步收緊的美聯儲形成了鮮明對比。若日元進一步大幅貶值至135附近,或觸發日本當局干預外匯的風險、同時大幅貶值的日元匯率或導致進口成本提升,帶來的通脹壓力可能引起日本民眾的不滿,屆時日本央行或面對來自政治層面的調整壓力。
此外,短期內日本國內通脹壓力較明顯,中金公司預計4月的日本CPI同比為2.5%-3.0%、核心CPI(剔除生鮮食品)同比為2.0%-2.5%,或為近2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但日本目前的通脹9成以上都來自于食品與能源的貢獻,屬于成本推升型通脹,并非日本央行所期待的需求拉動型通脹。今年日本的薪資上漲水平雖相較過往幾年有所提高,但難以形成質的突破,“漲薪與漲價”的正循環尚不明朗。通脹層面,短期內難以促使日本央行立刻調整貨幣政策,但是日本國內通脹的壓力正在逐漸堆積,中長期需留意相關風險。
編輯:葉舒筠
a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關鍵詞:
貨幣政策
大宗商品
證券時報